欢迎光临泸州乡村振兴网!
注册 登录
共同富裕 智慧农业 数字农村 三农问题

发展旅游+产业 泸州村庄旧貌换新颜

   日期:2022-03-23     浏览:110    
核心提示: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 徐帆) 江阳区况场街道红山堡村是江北片新农村项目整体推进的核心区,位于方山后山脚下,距况场街道0.5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 徐帆) 江阳区况场街道红山堡村是江北片新农村项目整体推进的核心区,位于方山后山脚下,距况场街道0.5公里,幅员面积13.4平方公里。全村13个村民小组、1380户、5432人,耕地面积4612亩,林地面积2100亩。

  2009年,红山堡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在传统农业中发现新需求,创造新市场,通过旅游业和种养殖业两条腿并行,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业,让村里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老村亮出“新招”,红山堡村这棵老树开出了幸福花。

  好班子 服务好点子

  老支书唐贤富回忆,曾经的红山堡村,照的是煤油灯,吃的是田边水。虽临近城关,却只有一条曲折的泥巴小路与外界遥遥相望,“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干部整天都在愁,怎么才能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自红山堡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确定了“发展循环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创建生态示范新农村”的发展思路,村干部就天天围绕村子转,天天围绕村民转,出主意、提建议、搭心桥、解难题,忙得不亦乐乎。

  村干部为村民申购发放大头菜腌制盐,为蔬菜、水果、养殖基地请来农业专家保驾护航,成立大佛岩专业合作社统一购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农业,保证产业增效、村民增收。

  村民人均收入由不足2000元提高到了7500元,集体资产达到1000万元,村民终于尝到了“农业发展和旅游”双赢的甜头。全村呈现出社会事业提速、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干实事 梦想不遥远

  “以前我们村穷得很,到处是土墙房,公路也是泥巴路,连吃水都困难,现在与以前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谈到眼前的变化,村民罗仕伦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2009年,红山堡村建成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了完善的远程教育设施、娱乐健身器材,村图书馆藏书达4000余册,村规民约贴上了墙。

  2010年,红山堡村修建提灌站2座、山坪塘9口、鱼塘15口,配套建设了7.5公里长的水渠,该村从此终结了灌溉不便的历史。

  2013年至2016年,红山堡村村村通、社社通公路连入每一个村组,村里修建公路11公里、生产便道20公里,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耕种。

  “山上种果树,山下种蔬菜”。山上,江安李、龙眼、甜橙已达1000余亩。山下,建成标准化蔬菜大棚840余亩,露天蔬菜基地1200余亩。

  “前庭后院,灰瓦白墙”。新建的聚居点有70余户一楼一底的小洋楼,风貌改造186户,建成绿地800亩,建立了12个垃圾收集池和1个垃圾分类池。

  电视、手机、空调、冰箱,在红山堡村几乎家家都有,自来水入户率达30%,天然气入户率达60%,家庭有车率达50%。“以前想都没想过自家能买上小汽车,送孩子上学,出行办个事,既方便又快捷。”村民朱毓宣说。

  富民强村不是做秀,不是走过场,光有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独栋“洋房”还不够,要想真正民富村强,新农村建设还必须有产业发展作支撑,让村民真正得到实惠。

  良好的产业基础设施,直接联网蔬菜、水果、养殖基地,一条路连通一个产业带,采摘、观光,城郊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在红山堡村开始蓬勃发展。

  村里专门开辟了8亩城市实验田,供城市居民租地种植蔬菜、瓜果,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尝试。在城区居住的唐红每周末都会带上全家老小来这里劳动,“带老人呼吸新鲜的空气,让孩子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来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短短6年时间,红山堡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里目不暇接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村民们拍手称道。

  新蓝图 指引新路途

  红山堡村先后荣获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泸州市“文明单位”、泸州市“先进基层组织”、泸州市“远程示范点”、江阳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看在眼里,乐在心头,现任党支部书记李明文又带领大家开始着手红山堡村新的规划蓝图。“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第一个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第二个方面要加大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引领群众参与建设,第三个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群众持续增收”。

  为了让村里五保户老人和残疾人过上安逸舒心的日子,村上出资将他们送到了环境更好的敬老院,穿衣、吃饭都有人照顾,生病、打针随时有人监控。

  虽然留守儿童和老人通过村务中心的电脑视频,随时都可以和远方的亲人聊天交心,但村干部想的是要解决根本问题。他们想利用现有基础,通过整理土地、流转土地等一系列途径,“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引项目进驻村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既有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村民外出旅游的人多了起来,他们不是“纯玩团”,一边旅游一边“取经”才是目的。为了更好地配套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村民决定开办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农家乐,考察就成了的首要任务。

  物质生活条件好了,精神生活也需要上台阶。广场上每天都有人健身,每月都有文艺队和坝坝电影演出。村干部寻思着开展更多的技能培训和“洁美家庭”、“和谐邻里”的评比,给村俗民风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理顺上面千条线,穿好下面一根针’,只要村民日子过好了,就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好了……”老支书唐贤富脸上堆满了笑容。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赏
 
更多>同类田园综合体

推荐图文
推荐田园综合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