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名片:武万琼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泸县云龙镇名优水果专业技术协会党支部书记、泸县科裕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泸县熟龙龙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2019年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202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5月底,四川泸州泸县,龙眼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绿叶中,隐匿着一颗颗圆圆的龙眼,无需催促,累累龙眼在自然地等待着一场“晚来”的香甜。
泸县龙眼,又名桂圆,以细、嫩、香、甜而享有盛誉,是泸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二十年如一日,武万琼一直埋头于龙眼树林,在她看来,泸县晚熟龙眼具备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泸县处于长沱两江串联之处,独有的水源、空气、纬度,造就了我们晚熟龙眼优良的品质。”
事实的确如此。目前,泸县的晚熟龙眼种植面积已超过了20万亩,与之伴随的是每年12-15亿元的产值。“再过几年,早年新建的幼树基地,产值起来后可达到20亿产值。果农的腰包鼓了,种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一路走来,如何让每一颗龙眼收获更优良的品质,发挥更大的价值?在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党代会代表、泸县云龙镇名优水果专业技术协会党支部书记武万琼为我们揭示龙眼的“秘密”。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种植早中晚熟龙眼
泸县龙眼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史不下2000年。走近现代,龙眼却遇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没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原来,相对沿海地区,泸县龙眼只是晚熟一点,上市时间差距不多,并且品质差别不大,市场优势便没那么明显,农民收入自然也受限。”
如何改变?武万琼认为,“要坚持科技创新,重中之重就是找市场差距,培育新品种、引进新品种。”她介绍,一方面,泸县积极与毗邻的重庆永川区开展融合发展,共同建立龙眼实验基地,对原有龙眼进行品种改良;另一方面,泸县大力引进福建、广东等地的新品种,在泸县进行因地制宜的技术培育。
品种各异、地区各异,如何安排布局?处在种植一线的武万琼多次向上报告,要合理规划早中晚熟龙眼的种植区域。“我们不能要求每家每户都去种植晚熟龙眼,如果地区不合适,则容易导致花粉‘打架’,品种退化。因此一定要划定区域,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因素,科学地规划早中晚熟龙眼的种植区域,选择当地最适宜的品种。”
从2019年以来,泸州对各主产区的品种结构进行有序调整,构建中晚熟、晚熟和特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与均衡供应,全面提高龙眼品质。截止2021年末,泸州龙眼高换面积已近8000亩。今年规划龙眼良种高换目标任务为5500亩。
独特优势 打造晚熟龙眼的特色名片
2020年,泸州龙眼种植就占了四川全省总量的90%。泸州龙眼逐步取得市场优势的背后,有品质的提升,也有其独特优势──晚熟的影响。相对全国,泸县晚熟龙眼晚熟1-2月,待上市时,就占据了市场空档期,市场价格便占了极大的优势。
早在2000年,武万琼就成立了云龙镇名优水果协会,以“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6000亩晚熟龙眼种植示范基地,进行晚熟龙眼的培植、嫁接和研究,培育出20多个龙眼品种,其中研发的“泸晚一号”龙眼成为全国最晚成熟的龙眼品种。
“我们改良一个龙眼品种,从改良到挂果,基本要三年的时间。挂果后稳定的收成情况,还要再观察三年,一般的果农是承担不起这样的时间成本的。因此,我们和专家团队坚定一个信念,一个品种试验成功了,我们才向老百姓进行推广。”
在独特的地理、自然优势基础上,泸县大量引进龙眼专业的相关专家,并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相关院校进行合作,推广科技成果的同时,龙眼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品种的不断研究培育创新,推进了晚熟龙眼产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稳。现在我们的一些晚熟龙眼品种比沿海地区还要更优质。这便成了我们的独特优势。”
目前,云龙镇有产值的龙眼规模已有1.5万余亩,整个泸县面积20.3余万亩,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0亿元,泸县“中国晚熟龙眼之乡”的名片越来越亮。
“我们现在重视的是质量的‘量’,而不是规模的量。”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二十多年来,武万琼一直埋头于龙眼树林间,致力于发展晚熟龙眼产业,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她感叹,“质量提升起来后,龙眼的市场价格随之提升,经济效益来了,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种植晚熟龙眼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了。”
武万琼说,今年已经在对接几家出口公司,正在着手申报做龙眼出口备案基地。“我们将重点做出口销售市场,让泸州泸县晚熟龙眼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大做强‘世界晚熟龙眼’名片。”
川网传媒特别报道组记者 刘茜 王培哲 摄影报道